農牧民飲水安全不僅是民生工程,更是民心工程。近年來,巴彥淖爾市通過加快推進農村供水管網改造提升、水廠水質改造等各項供水保障工程建設,確保農牧民喝上安全、優質的放心水。
“以前每到用水高峰,水龍頭里的水總是斷斷續續,需要提前備水。”杭錦后旗三道橋鎮長慶村村民曹俊青說道,“現在好了,需要用水時只要擰開水龍頭,水就會通暢流出,生活方便多了。”長慶村地處供水末梢,水流運距長,加之管網老舊、管道破裂,水壓不穩、供水不足的問題長期困擾村民生活。杭錦后旗相關部門經過深入排查,發現全旗共有47個村189個組的老舊管網普遍運行超20年。去年,杭錦后旗將2000年前建成的故障率高的供水工程列為改造“頭號任務”,對沙海鎮、三道橋鎮長慶村等1個集鎮16個村的管網進行更換升級,1393戶4500人受益。
在臨河區馬場地水廠,凈水機器嗡鳴作響,每小時100立方米的優質飲用水從這里出發,沿著縱橫交錯的輸水管道,源源不斷地流向附近村民家中。記者了解到,自2019年起,臨河區陸續對包括馬場地水廠在內的10座水廠進行提質改造,解決水質不達標的難題。
汩汩清水,潤澤鄉村。2024年,巴彥淖爾市投入6662萬元,為農牧區供水安全筑牢防線,讓越來越多農牧民喝上了安全水、放心水、優質水。今年,巴彥淖爾我市聚焦農牧區群眾飲水安全關鍵環節,精準施策,全面提升農村牧區供水保障水平,讓農牧民不僅“有水喝”,更要“喝好水”。
加快供水項目建設,推動工程落地見效。今年巴彥淖爾市投資5160萬元實施的23處集中供水改造工程已全部開工建設,計劃9月底前建成投運,項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4萬人的飲水條件。同時,積極爭取到農村牧區供水工程維修養護資金382萬元,重點用于管道維修、設備維護、安裝消毒設備、更換凈水機濾芯等工作,目前計劃維修的120處工程已全部完工。
加強水質監測保障,提升供水質量水平。密切關注衛健部門水質檢測結果,規模以上供水工程嚴格實行月檢。截至7月底,巴彥淖爾市已實現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設備全覆蓋,完成400臺單戶凈水機濾芯安裝。在此基礎上,加大供水設備巡查檢修力度,強化凈化消毒設施運行維護,全力保障水質達標,不斷提升農村牧區供水水質達標率。
深化日常管護排查,及時響應群眾訴求。嚴格落實農村牧區供水“三個責任”和“三項制度”,壓實各級包聯領導責任,動態監測農牧民飲水狀況。
暢通群眾舉報渠道,發揮村級管水員“吹哨人”作用,建立問題快速響應和動態清零機制,各村張貼供水保障公開信并公示三級24小時投訴電話。針對故障停水,第一時間向群眾說明原因和恢復時間;對問題集中村,組建立臺賬、組建供水微信群,由市旗(縣區)水利負責人入群盯辦,精準解決群眾反映的供水難題。
強化應急保障建設,提升風險應對能力。組建專業應急保障機構和搶修隊伍,系統加強應急備用水源建設,足額儲備送水車、便攜式水質檢測設備及柴油發電機、水泵機組等應急物資,持續提升應急供水能力。優化完善應急供水預案,建立常態化應急供水演練制度,確保在洪旱災害、突發水污染等極端事件發生時,能夠迅速響應、有效處置,全力保障農牧民飲水安全。
推進縣域統管工作,促進管理轉型升級。在臨河區、五原縣、杭錦后旗已實現農村供水縣域統管的基礎上,今年重點推進烏拉特后旗和磴口縣農村供水縣域統管工作。通過優選專業化供水企業或專管機構,推動農村供水管理從粗放管理向專業化、智能化管理轉變。持續推動農村牧區集中供水工程入戶計量設施安裝工作,健全水價機制,強化水費收繳,提升農村供水管理規范化水平。(黃景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