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網8月27日訊(草原云·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馮雪玉)8月26日,在中俄蒙“萬里茶道”內蒙古國際文化旅游推介會上,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了“萬里茶道”最新考古成果。
通過系統考古調查,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成功梳理出內蒙古境內7條“萬里茶道”主要線路,還同步發現與茶道相關的驛站、寺廟、宅院、商鋪、會館、古道等遺址197處。“萬里茶道”是繼古絲綢之路后歐亞大陸上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,南起中國福建武夷山,經江西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山西、河北、內蒙古,經過蒙古國烏蘭巴托、俄羅斯恰克圖,到達莫斯科、圣彼得堡,總長度約1.4萬公里。2019年已被國家文物局列入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》。
梳理出的7條主要線路具體包括,張庫大道(3條):從河北張家口進入內蒙古,分西線、中線、東線從不同方向延伸至二連浩特,再進入蒙古國通往庫倫(今蒙古國烏蘭巴托市);阿爾泰軍臺驛路:清朝官方重要驛路,今天的中國境內分布第一臺至十八臺,從十八臺(今四子王旗吉斯敖包)進入蒙古國;公主路:從歸化城(今呼和浩特市)至庫倫,經39站、長約1435公里,在四子王旗北部吉斯敖包處與阿爾泰軍臺交匯后進入蒙古國; 綏新駝道中路:從綏遠城(今呼和浩特市)出發,向西經包頭市、巴彥淖爾市,通向阿拉善盟,最終通往新疆;歸化城—定遠營—庫倫線:從歸化城出發,經包頭市、巴彥淖爾市至阿拉善左旗定遠營(貿易中轉節點),再北行進入蒙古國通往庫倫。
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金松表示,“萬里茶道”不僅是商業貿易通道,更是內地和北疆、東方和西方之間文化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梁。考古調查新發現,為申遺工作補充了關鍵基礎材料,更明確了新遺址的保護依據。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