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災害預警高懸,仍有人擅闖危險區域;縱然明令禁止,卻總有人任性而為。近日,深圳兩名游客在臺風“韋帕”藍色預警啟動后,未經許可擅自進入自然災害危險區,經救援人員12小時艱苦搜救后被安全轉移。事后,相關部門依據《深圳經濟特區自然災害防治條例》,依法處以每人5000元罰款。
——據人民網
銳評:自然災害無法完全避免,但人為風險必須全力規避。全國首張“未依法避險”罰單,既是一次執法突破,更是一次防災減災法治理念的有效普及。
02
“工作干得好,不如PPT做得好;群眾掌聲多,不如PPT里動畫多。”據報道,作為工作成果展示工具的PPT,在一些地方和部門變了形、走了樣,成為考核評估“唯材料論”“唯匯報論”的載體,甚至催生出外包產業鏈。
——據《新華每日電訊》
銳評:糾治PPT里的形式主義,關鍵在于樹立正確政績觀。堅守真抓實干的作風,虛頭巴腦、花里胡哨的行為才沒有空間;讓考核評估回歸看干貨、講實效,少點“包裝”“表演”,基層才能真正減負。
03
今年暑期,多地出現圖書館成“托兒所”的情況,引發社會廣泛關注。多位受訪家長表示,并非自己想要“添亂”,對雙職工家庭而言,圖書館是暑期最好的“放娃”地點之一。“讓孩子自己在家擔心他的安全,送去托管班動輒數千元。圖書館可以看書和自習,還有衛生間和飲用水,只要點個外賣或者帶點吃的東西孩子就能待一天。”天津市河東區一名小學生家長朱先生說。
——據《法治日報》
銳評:圖書館變身“托兒所”,這其中家長的難處,可以理解。圖書館作為公共場所,承擔一定的公共責任,助家長一臂之力,理所當然。但前提是孩子們要遵守規章制度,共同維護安靜讀書的環境。更重要的是,家長不能當甩手掌柜,不能把圖書館當成免費的托管中心。
04
近年來,乘著短視頻的東風,醫療科普圈粉無數。有報告顯示,在全國10.74億網絡視聽觀眾中,92.1%的觀眾曾通過短視頻平臺接觸健康科普內容,其中63%的觀眾已養成定期關注健康科普賬號的習慣。短視頻醫療科普提供專業知識,有利于公眾提升健康素養,但同時相關亂象也不容忽視。
——據《人民日報》
銳評:醫療無小事,健康關你我。堵偏門、開正門,凈平臺、搭舞臺,醫療科普才能造福大眾。
05
最近,某地一家火鍋店被爆出使用兩份價格不同的菜單招待客人,外地游客菜單價普遍高于本地客人,且存在缺斤短兩情況。最終,這家店被市場監管部門處以警告并罰款10萬元。
——據《經濟日報》
銳評:誠信經營不是口號,而是招攬生意的金字招牌。與其絞盡腦汁在價格上做手腳,不如在菜品質量、服務體驗、文化特色上下功夫,用真材實料和優質服務贏得口碑。
06
“大家好,我是你們的嬋寶,今天有事請大家幫忙。嬋妹就想著幫助媽媽,讓家里的生活過得更好一點,同時把老家的土雞蛋分享給粉絲們嘗嘗。”說這話帶貨的可不是奧運冠軍全紅嬋,而是用AI仿冒全紅嬋聲音的博主。網絡平臺上,以假亂真的AI克隆聲音不絕于耳。
——據央視新聞
銳評:今天有名人遭遇偷聲賣雞蛋,明天很可能是普通人被偷聲后把熟人坑個遍。每個人都是技術暴力的潛在受害者,構建數字防火墻、讓AI偷聲雞飛蛋打刻不容緩。
評論員:安華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