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游客選購稀土抗菌陶瓷產品。
“看了這么多的展館,真的被包頭館的展品驚艷到,感覺過去對包頭已經非常了解,這一次通過這一方天地,再次看到包頭的實力、能力和未來的發展。”8月26日上午,從陜西來呼和浩特旅游的鐘巍巍帶著兒子走進包頭館后,兩個人的腳步便停留了下來。他激動地告訴記者,五年前他曾經在包頭工作過,這次得知內蒙古召開中國—蒙古國博覽會,他特意加了這一站,在詳細看了包頭館的人工智能、裝備制造、稀土制品、晶硅光伏等展品和介紹后,感覺包頭已經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速路。
8月25日-31日,第五屆中國—蒙古國博覽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辦。本屆博覽會以“深化互利合作 推進合作共贏”為主題,共有國內外1500余家企業參展。
今年是中蒙博覽會創辦十周年。自2015年首屆中蒙博覽會舉辦以來,共有40多個國家、地區及國際組織,超8000家企業、近4萬名客商參會參展,簽訂合作協議近600個,協議簽約金額超7000億元。合作領域涵蓋基礎設施、先進制造、現代農牧業、新能源、數字經濟等。
內蒙古作為中國向北開放的橋頭堡,始終在中蒙交流合作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,此次博覽會,包頭精心組織,率隊參加博覽會,充分展示和宣傳包頭良好的投資環境、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創新發展成就。
來自江蘇省的陳先生和團隊人員對于稀土、固態儲氫和裝備制造業極為關注,包頭館內,他們不斷與包頭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溝通,深入了解包頭稀土磁性材料在新能源汽車、工業電機、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。他說,他們企業專程參加此次博覽會,關注的重點就是包頭在稀土和新能源領域取得的成就,包頭館的很多產品超出了他們的認知, 他們希望走進包頭深入洽談合作。“剛剛我們在戶外還參觀了北奔、北重和一機集團的新能源重卡、專用車、礦用車等,并與企業交流,我相信很快我們就會在包頭相見。”
來自海南的林立春看到包頭的各類文創產品,認真挑選起來,他說,包頭的軍工文化、草原文化、工業文化在這些極具藝術價值的文創產品中巧妙地展現了出來,是贈送友人、了解包頭的最好途徑。
包頭市商務局外貿科負責人劉曉紅介紹,為提升包頭市產業知名度、助力企業拓市場尋訂單,包頭市重點參與了博覽會中的城市綜合展、低空經濟展、戶外裝備展三大板塊,全方位展示包頭產業實力。其中,城市綜合展圍繞“兩個稀土基地”等六大核心板塊布局,匯聚英思特、雙良、紅衛等56家企業的88種、約800件商品,覆蓋人工智能、裝備制造、稀土制品、晶硅光伏等優勢品類,集中呈現我市產業發展成果;戶外裝備展上,一機集團、北奔集團等龍頭企業攜5臺展品亮相,包括特種車、重卡、礦用自卸車等;低空經濟展則有蒙霽、北疆、北科交大等企業的無人機、果實采摘機及超距自愈合無線網絡等創新產品參展。
為擴大展會影響力與銷售成效,博覽會期間包頭市商務局還同步開設“云上博覽會”。26日上午,特邀網紅為參展企業在多平臺直播帶貨,為企業打通線上銷售渠道,進一步提升產品市場觸達率。
向公眾開放的第一天,包頭館成為游客熱門打卡點,劉曉紅說,包頭將借助第五屆中國—蒙古國博覽會效應,進一步擴大與蒙俄貿易經貿往來,不斷豐富產品結構,牢牢把握“建設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”為包頭提供的歷史機遇,不斷提升和完善對外開放平臺建設,提升我市對外開放水平,構建外引內聯開放新格局。 (趙永峰 吳愛霞 許家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