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金風送爽
阿拉善盟各地迎來豐收季
田間地頭瓜果飄香、稻谷滿倉
甜蜜的哈密瓜、顆粒飽滿的葵花籽
生機盎然的紫花苜蓿相映成趣
一幅現代農業豐收畫卷徐徐展開

在阿拉善左旗吉蘭泰鎮哈密瓜種植基地,陣陣瓜香撲鼻而來,成片的藤蔓郁郁蔥蔥,沉甸甸的哈密瓜掛滿枝頭,綠油油的葉片與金黃的瓜身相互映襯,空氣中滿是清甜氣息。

瓜農們穿梭其間,有條不紊地進行采摘、分揀、裝車作業……一批批訂單車輛陸續駛入基地,新鮮采摘的哈密瓜在不到半天時間里便被整齊碼放至運輸車上,發往北京、上海、廣西等地。

“我們今年種植了460畝哈密瓜,畝產約2000斤。”吉蘭泰鎮沙日布日都嘎查種植戶許義鵬告訴記者,通過采用滴灌節水技術和水肥一體化管理模式,種植的哈密瓜不僅個頭均勻,糖分含量也大幅提升,品質得到市場廣泛認可。“我們提前與客商簽訂訂單合同,哈密瓜采摘后直接裝車發運,同時預留部分產品在本地市場銷售,實現產銷無縫銜接。”許義鵬笑著說。

走進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,種植戶李衛的2000畝葵花地里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。一株株向日葵長勢喜人,碩大的花盤因飽滿的籽粒沉甸甸地低垂著,緊密相擁的葵花籽盡顯豐收成色。田間地頭,自動化采收機械來回穿梭,機械臂精準收割葵花,經過脫粒、篩選等一系列工序,將葵花籽裝入袋中……整個采收過程一氣呵成,大幅減少了人工成本,提高了采收效率。

“我選用的是183葵花品種,這個品種顆粒大、籽粒飽滿,品質優勢明顯。”李衛告訴記者,葵花經過插盤、晾曬、脫粒等環節處理后,將統一發往河北等地進行深加工銷售,預計畝產可達 500 斤左右,經濟效益十分可觀。

額濟納旗賽漢陶來千畝紫花苜蓿種植基地同樣熱鬧非凡,連片的苜蓿田如同綠色海洋,微風拂過,綠浪翻涌,花蕾隨風搖曳,盡顯生機與活力。伴隨著大型收割機的轟鳴聲響,田間作業有序展開,切割、摟草等工序高效推進,一派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。

據了解,紫花苜蓿收割后,需經過2至3天的晾曬,待水分含量降至標準范圍,再被打包成高品質干草,成為畜禽養殖的優質飼草料。

“苜蓿收割過程全部采用機械化作業,不僅節省時間,還能確保收割干凈,有效保障苜蓿品質。”內蒙古泰欣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趙日青介紹,目前該基地第一茬苜蓿已收割660噸,第二茬收割680噸,按照當前作物長勢,第三茬、第四茬預計可收割600噸左右。今年是苜蓿種植的第三年高產年,整體產量穩定向好。產出的苜蓿大部分供給養殖場作為冬季草料儲備,小部分銷售給周邊牧民,為當地畜牧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
近年來,阿拉善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,立足地區農業發展實際,大力推廣訂單化、規模化、機械化種植模式,持續推進農業從傳統粗放型生產向高效、綠色、智慧化轉型,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品質。如今,一茬茬穩產高產的農作物不僅有效拓寬了農牧民增收致富渠道,讓農牧民的腰包越來越鼓,更為阿拉善盟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、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。

(策蘇榮瑪 宋家銘)